韩国6月通胀的小升温,2.2%里的柴米油盐账
首尔的梅雨季刚过,超市货架上的价签悄悄有了新变化。7月1日,韩国统计局公布的一组数据,让不少主妇和上班族的购物车有了更直观的感受——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同比涨了2.2%,是今年1月以来的最高点,比5月的1.9%又往上跳了跳。
不过别急着皱眉,这波小升温其实还在温和区。韩国央行盯着的2.0%通胀目标线,6月刚好踩在线上蹦跶。细看账单里的涨跌,更像一场食材保卫战,加工食品悄悄涨了价,可能是原料或人工成本在捣乱;但汽油和农产品价格又降了,像给钱包松了松绑。韩国统计局说,这两头的拉锯战,最后把整体涨幅托在了2.2%。市场分析人士还提到个外部帮手——中东局势没那么紧张了,国际油价没像之前那样坐过山车,也给韩国的通胀降了点火气。
对普通老百姓来说,这样的通胀数据像杯温热的蜂蜜水,既不用慌慌张张抢菜,也不用担心钱包缩水太快。毕竟,2.2%的涨幅里,藏着的是早餐店多涨的500韩元豆浆钱,是加油站少掏的3000韩元油费,是超市里苹果降价的那点甜。日子嘛,稳稳的小波动,就是最踏实的烟火气。